你知道嘛,每次提到大姨妈,我都会想到我妈说的一句话:“这孩子,一到这天,就脸色发黄,没精神。”说实话,我对这个称呼一直挺无奈的,好像一提到它,就 automaticamente 联想到各种女性问题。我记得小时候,我妈给我普及生理课的时候,就口头禅一样地提到大姨妈,那时候我年纪小,不懂是什么意思,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怪怪的。
后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才逐渐明白了大姨妈的真实含义。其实,这个词语衍生自英文的“menstruation”,翻译过来就是月经。我觉得,这个名字真的很形象,因为它就像一个每月定期来访的“亲戚”,让人又爱又恨。当然,这也是大多数女性都会经历的生理现象,所以叫大姨妈也很亲切。
我有个朋友,她小时候特别害怕大姨妈的到来,因为她妈妈每次提到这个名字,都像是在说一件可怕的事情。有一次,她妈妈甚至开玩笑说:“你要是大姨妈不来,我就给你介绍个男朋友。” resultat,她小时候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大姨妈能消失不见。现在想想,真是挺搞笑的。
老实讲,我觉得这个称呼有点过于口语化,有时候在正式场合提到大姨妈,总觉得有些尴尬。但我也能理解,毕竟这是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,用习惯了也就不那么别扭了。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医学讲座,那位专家在讲解月经的时候,特意强调了不要太在意这个称呼,我们要正视生理现象,把它当作正常的生理需求。
我也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争议性观点,说大姨妈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歧视成分,因为它的称呼常常把女性的生理现象当作一种负担。我觉得这个观点挺有道理的,我们确实要摒弃这种偏见,尊重女性,不应该用带有歧视意味的词语来称呼月经。
不过,不管怎么说,大姨妈这个名字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就像一些老一辈人的口头禅一样,很难改变了。我觉得,我们不妨试着接受这个称呼,同时也要关注女性的生理健康,关爱身边的人,让大姨妈不再成为一种负担。